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原来被高速度所掩盖的一些结构性矛盾逐渐暴露出来。为了推动中国经济成功转型、为了重塑中国发展新动力,为了保持中国经济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我们必须推进供给侧改革。

如何理解供给侧改革?

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一定数量的产品或劳务。供给侧包含了劳动力、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等生产要素。供给侧改革的目的是从要素市场发力、从供给端和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资源从产能过剩的地方流向产能不足的地方;让要素从效率较低的部门流向效率较高的部门。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放松管制,释放活力,公平竞争,矫正以前过多依靠行政配置资源带来的要素扭曲;打破预算软约束,堵住资金黑洞、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是全面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要素生产力,引导过剩产能供给侧减量,达到与需求侧相适应的新的均衡水平。供给侧改革的实质是要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以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为什么要推进供给侧改革?

国内外发展环境错综复杂。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增长乏力。主要经济体的宏观经济走向和宏观经济政策都在分化,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全球贸易持续低迷,新兴经济体困难和风险明显加大。我国经济发展正经历深刻调整。发展方式粗放,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动能转换困难相互交织,面临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等多重挑战。有效需求乏力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传统比较优势减弱,创新能力不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金融风险隐患增大。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企业效益下滑,债务水平上升。

也就是说,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个速度变化、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复杂转型过程。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下降、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这些从表面上看是总量问题和周期性矛盾,实际是供给体系的创新能力无法适应消费需求变化,生产能力闲置和过剩并存,是结构性的有效供给不足。用扩张总需求的办法不仅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相反,过度依赖刺激性总量政策,有可能导致结构性问题进一步恶化。为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改革。简言之,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内生动力,摆脱要素驱动,改变过去依靠资源和要素大规模、高强度投入,驱动经济增长的方式,转向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使经济增长更多依靠内生动力,实现更健康、更高效、更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同时,推进结构调整,加大资产重组力度,促进要素有序合理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二是为了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一方面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另一方面,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强化体制动力和内生活力,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创造良好环境。

三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经济增长的成果为全体人民享有。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换代的背景下,通过供给体系的改革和创新,提高满足社会最终需求的能力。

如何推进供给侧改革?

我们应当如何推进供给侧改革?一是要有明确的理念;二是要有坚实的支撑;三是要有具体的任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供给侧改革五大发展理念。“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是供给侧改革五大重要支柱。“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是供给侧改革五大重点任务。在此五大重点任务中,去产能和去杠杆的关键是深化国有企业和金融部门的基础性改革;去库存和补短板的指向是要同有序引导城镇化进程与农民工市民化有机结合起来;降成本的重点是增加劳动力市场灵活性、抑制资产泡沫和降低宏观税负。

一般来说,短期产出主要由需求总量决定,中长期产出主要由供给能力决定,因此,需求管理应当着眼于熨平短期波动;供给管理则要关注中长期的结构问题。从理论上分析,较为完善的市场机制能够自动引导供求关系的变动,使供给适应需求并且创造需求。如果供给不能满足需求,可能是存在某种供给约束或供给抑制。为此,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内容应当是放松供给约束、解除供给抑制。具体包括: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依法保护企业家的财产权和创新收益,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供给侧改革的方向是,通过简政放权,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包括商品市场体系和要素市场体系,形成供求决定价格、价格调节供求的机制体制,降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包括交易成本、各种税费、融资成本、社会保障成本等。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提高供给质量与效率、改善供给结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现阶段的供给侧改革,应当聚焦于生产要素的流动、重组、优化配置,主战场是要素市场改革。优先推进的领域包括:放宽准入,深化行政性垄断问题突出行业的改革;加快城乡之间土地、资金、人员等要素的流动和优化配置;在尊重创新规律基础上营造创新环境;抵制各类经济泡沫的诱惑和干扰,将资源导向提高要素生产率的活动;切实调动人的积极性。

推进供给侧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一是降低宏观税负,宏观税负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政府收入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体现政府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的份额,及政府与企业、居民个人之间占有和支配社会资源的关系。最近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降低宏观税负,意味着将进一步降低企业税费负担,表明未来政府占国民收入分配比重可能会下降,企业和居民个人的收入比重将会上升。二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增加政府在社会福利、社保、养老、医疗、健康、教育、环境等公共产品方面的支出。三是通过增加地方政府税收份额、取消增值税返还等途径,提高地方政府的收入水平。四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创新财政支出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产品提供,将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完善财政可持续发展机制。

需要强调的是,供给与需求共同决定价格,价格信号引导资源配置,这是市场经济的要义。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不意味着需求管理和需求政策的退出,相反,两者应当相互配合、相辅相成、互为促进。需求管理主要是适度扩大总需求,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为供给侧改革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供给侧改革则要提高有效供给能力,创造新供给,提高供给质量,扩大消费需求,增强经济内生动力,为中长期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本文为个人学术观点,不代表供职单位意见)

 

话题:



0

推荐

王宇

王宇

97篇文章 5年前更新

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