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大地回暖,万物向晖,生机盎然。这是中国“十二五”的第一个春天,未来五年,中国将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也面对严峻挑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们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的关键。
“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9亿元,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4000美元,中国的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大台阶,未来五年,中国将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1)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和平、发展和合作仍然是国际主流,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促进各国经济发展。(2)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将会为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巨大的市场和增长动力。(3)改革开放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积累了雄厚实力,劳动力成本具有一定优势,产业基础好,配套能力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有关资料表明,到本世纪中叶,我国仍然有近9亿适龄劳动人口。
“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也面对严峻挑战,挑战来自世界和国内两个方面。世界经济的挑战:(1)全球失衡。全球失衡是此次危机的根源之一,未来五年全球失衡问题依然存在,并有可能进一步加剧。一是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将继续存在,尽管危机后美国储蓄率有所上升,但“消费大于生产、进口大于出口”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同时,为了应对危机,美国政府实施了力度空前的经济刺激计划,进一步增加了美国财政赤字,扩大了对国外市场的需求。二是发展中国家经常项目顺差将继续存在,发展中国家为了实现赶超战略,需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和较为庞大的外汇储备,从而需要较快的出口增长和较大的贸易顺差。对于一些国家来说,这种“顺差偏好”可能存在于整个赶超过程始终。三是发展中国家高储蓄与发达国家低储蓄的格局将继续存在,这是由不同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要素禀赋、文化传统、人口结构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短期内不可能发生根本性变化。四是现行国际分工格局将继续存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通过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来降低生产成本,制造业大量外移,产业链延伸到世界各地,国内主要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这种情况造成发达国家的进口依赖。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成为制造业国际转移的承接地,成为全球生产制造基地和各类制成品的出口基地,贸易顺差扩大。在这次危机中,发达国家的科技优势得以保存,发展中经济体在自然资源、劳动力成本方面的比较优势仍然存在,短期内国际分工格局很难出现根本性逆转。(2)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全球金融危机反映出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是大势所趋,储备货币多元化进程不会逆转,但是,在未来五年里,现行国际货币体系还不会发生根本性变革,美元仍然是主要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特里芬悖论”仍然存在。未来五年欧元还要经受进一步的考验,欧元区经济在此次危机中受到重创,欧债危机阻碍了其复苏进程,更重要是,此次危机暴露出欧元的根本缺陷:一方面欧元区17个成员国的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异,统一的货币政策无所适从;另一方面,欧元区没有统一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操作得不到财政政策的配合,陷入危机的国家无法得到及时救助。未来五年日元还无法担当主要储备货币的职责,20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之后,日本经济持续低迷,日本银行长期实行零利率政策。2006年日本的消费物价指数刚刚由负转正,2007年日本中央银行结束零利率政策。受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底日本消费物价指数和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再次成为负数。日本银行预测,日本的通货紧缩情况可能持续到2012年3月。
国内经济的挑战:(1)经济结构失衡。主要是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的失衡,多年来,我国经济对外贸的依存度不断上升,经济增长在较大程度上依赖国际市场,作为一个大国,长期主要依赖投资、外需拉动经济增长,会加大国内经济的不稳定性。从产业结构看,主要是产业发展不协调、农业基础薄弱、服务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加大了资源压力和就业压力。从要素投入结构看,主要是资源消耗偏高,环境压力加大,资源环境的约束日益突出。(2)国际经济协调。目前中国贸易总量和经济总量都已位于世界第二位,是世界上最大的经常项目顺差国、最大的外汇储备国,是全球具有影响力的制造业大国。随着中国经济的成长,中国将走上国际舞台,参与国际事务、参加国际协调。从历史经验看,在一个国家融入国际社会、参与国际协调的初期,国内政策会因为要同时把握国内外复杂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因素而失去平衡感,从而出现失误。未来五年,中国可能成为国际协调的重要参与者,中国国内政策将会因此而受到更多外部因素的影响、中国政府需要因此而对更多经济变量进行考量和权衡。如何在国际经济协调中把握好国内政策的平衡感,是对决策者意志和智慧的考验。
面对“十二五”的第一个春天,中国应该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谋划未来五年的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主线,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关键。从世界发展历史来看,以内需为主促进经济增长是大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对于一个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强大而持久的推动作用,无论是从应对挑战的角度看,还是从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看,都必须把扩大消费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扩大消费,必须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加居民消费能力,为此需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者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扩大内需,还要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投资也是国内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还要努力寻找投资与消费的结合点。
三月是播种的季度,让我们在绿色的田野里,在明媚的阳光下种下希望、种下理想,生机盎然的春天会给我们一个金色的收获。
2011年2月25日星期五晚上十二点写完
2011年2月26日星期六下午五点修改
0
推荐